2023年数据库行业回顾与展望:困境与希望并存

2024-03-29

2023年,数据库行业经历了一次信心的跌至冰点。从红衫的《适应与忍耐》报告中,我们看到了公司经营的预警信号,引发了对现金流、团队重组和盈利增长的思考。这份报告的发布时间点标志着整个行业的拐点,人们不再期待V型复苏,而是面对信心逐步下滑的现实。


整个2023年,行业处于艰难的恢复阶段。各行各业普遍面临困境,裁员潮加剧,就业率创下新低。数据库行业从2021年的资本盛宴到2022年末的急转直下,让从业者深刻体会到了大起大落的无常。回首2024年,我们不禁感慨万分。

作为亲历者,我们来总结一下2023年数据库行业的情况,涉及产品技术、厂商发展、市场环境等多个方面,尽管有限的时间和知识可能会存在一些遗漏和错误,但愿可以与大家共同探讨。


发展一:HTAP成为主流数据库的基础能力

HTAP(混合事务/分析处理)概念在国内异常火爆,尤其得益于TiDB的推动。然而,2023年,行业逐渐形成了共识:HTAP不是一个细分赛道,而是数据库的基础能力。各大主流数据库纷纷将HTAP支持作为基础能力,例如腾讯的TDSQL-C和百度的GaiaDB,都加强了对HTAP的支持。

发展二:Serverless成为头部厂商的共识

Serverless在国外早已深入人心,而在国内发展相对缓慢。然而,2023年,阿里、腾讯、华为等头部厂商纷纷推出支持Serverless的产品,并将其作为主推方向。Serverless的普及使得数据库的弹性动态优势更加明显。

发展三:国内在产品形态上部分开始领先海外

与HTAP不同,国内在分布式产品上的发展更为充分。OceanBase、TiDB、PolarDB-X等产品展现出独特的竞争力,尤其是阿里的PolarDB-X,在存算分离、分布式一体化等方面走在了前列。

发展四:AI4DB and DB4AI成功翻红

AI与数据库的结合一直是行业探索的方向,而2023年,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进步,数据库与AI的结合再次引发新的想象力。腾讯、百度等厂商相继推出了支持向量数据库和智能数据库自治服务,为用户提供更智能化的数据库体验。

发展五:云厂商开始发挥软硬件垂直整合优势

云厂商在2023年开始发挥软硬件垂直整合的优势,通过推出自研芯片等方式提升数据库性能和降低成本,例如阿里的RDS经济版本适配了ARM系列芯片,提高了性价比。

发展六:RDS还是常青大盘产品,NoSQL创新相对较少

相比NoSQL,关系型数据库在2023年有了更大的进展,例如阿里的RDS产品在产品形态、计费、内核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进。而NoSQL领域的创新则相对较少,除了向量数据库有所发展外,其他领域的进展有限。

发展七:国产数据库纷纷演进RAC架构,企图突破集中式架构

2023年,国内数据库厂商纷纷推出类似RAC技术的产品,企图突破集中式架构。同时,Oracle原厂也开始宣布支持分布式能力,这表明了技术的多样化和场景的选择性。

发展八:国内融资环境异常艰难

2023年,国内数据库行业面临着异常艰难的融资环境,大量公司难以获得资金支持,这导致了一些头部厂商的下场。然而,我们相信最有创新能力、客户服务能力强的企业将会生存下来。

发展九:信创提速

信创在2023年持续推进,各行各业都加快了信创的速度。然而,竞争激烈的市场导致了盈利的困难,这也是数据库行业面临的一个挑战。

发展十:头部独立厂商商业化能力越来越强

2023年,头部独立厂商的商业化能力越来越强,例如OB、TiDB等公司在客户服务和产品创新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。展望2024年,数据库行业可能会迎来转折点,AI代码改写、向量数据库、存算分离等技术将会进一步成熟,市场上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,而头部独立厂商可能会更加强势。然而,数据库行业也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,例如融资难、市场竞争激烈等。2024年,数据库行业的未来充满着期待与挑战。